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长廊 > 魅力涵江
涵江民间故事之-----孔十四与正学门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10-05-20 17:13:54 打印 字号: | |

  正学门,是莆田市第一批重点保护的文物单位。它位于莆田市涵江紫璜山下的宫下街口。史书记载:正学门是明成化年(1465年)兴化知府岳正所建的。可是,涵江百姓流传“孔十四与正学门”的故事,却说是孔十四所建的。
  唐宝历年间(825年—827年),孔子四十一世孙孔仲良任莆田县令,后定居涵江紫璜山,此地现在人们称孔里。孔家是书香门第,相传在
此建了孔庙和书院,方便子孙祭祀和读书。孔里有一哑巴,孤身一人,自幼没有读书,住在紫璜山下的草棚里开豆腐店。因为是哑巴,排行十四,人们就叫他孔十四。真正是何名却无人呼得出。
  开豆腐店,自然是起早摸黑,三更半夜要起床磨黄豆、过滤、煮豆浆、上“盐卤”(莆方言)、包扎压挤成豆腐,天亮上市出售。一年寒冬季节的一日,孔十四做豆腐过程中,煮豆浆时灶下柴火烧完了,他开门要到门外取柴火,打开门,脚刚要跨出就被什么东西绊倒在地。爬起身仔细一看,原来是一个人昏倒在门口,孔十四赶紧把此人扶入草棚里。此人打扮象是外府人,一副书生的模样,为何离乡如此潦倒?孔十四也来不及询问,先是端上一碗热气腾腾的豆浆给他喝,接着为他添衣加暖,豆浆下肚,加衣上身,驱散寒冷,书生渐渐醒了过来。这个书生原是外府人氏、姓朱名某,要入京应试,途中遇贼被劫,一路披星戴月,辛苦饥寒,身体薄弱,所以,昏倒在孔十四门口。书生在孔十四家日时到书院窗口下听课,夜间帮助孔十四做豆腐。不觉之中,时间已过两月余,书生体力也恢复。书生告别孔十四起程进京应试。临行时,孔十四送上几件衣服,平时积蓄的银两全部送给书生做盘缠。几个月之后,衙役来到孔十四家里报喜:朱某中了进士,并被任命为江南九省巡按。并捎来口信叫孔十四进京游玩一番。孔十四喜上眉梢,不日登程进京。到京都,朱某见到恩人殷恳款待,并派了差役陪他到京都四处名胜古迹游览。京城虽然热闹,但孔十四过不惯,认为在家做豆腐舒服。朱某再三挽留无用。孔十四说:“你现在为官,百事缠身,我在此也使你分心!”孔十四临行前,朱某给孔十四一袋干粮,九盏灯笼,四十九封鞭炮,吩咐孔十四说,每到一省的省城就点起一盏灯笼, 燃放一封鞭炮,孔十四返乡心急,一袋干粮途中充饥之用他明白,灯笼和鞭炮何用他没记住。
  离开京都上路店,孔十四靠着一袋干粮千辛万苦跋涉来到了福建省府。到了省府已是夜晚,孔十四就在一人家门口歇脚。这夜也是寒冷之夜,又饥又寒的孔十四心里埋怨起朱某:人情确实如纸薄,当初朱某上京我还送上几件衣服,拿出全部银两。可是我返乡,你只给我一袋干粮,几盏灯笼几封鞭炮,有何用?孔十四越想越感到饥和寒。于是,孔十四点起一盏灯,想借此来取暖。可是不小心把鞭炮给燃放了。四十九封,鞭炮顿时燃放,“叽啪叽啪”的鞭炮声响彻省府夜空。鞭炮声还未停,忽然一队衙役来到孔十四眼前,孔十四心想我惹起了大祸,这么多衙役来此做什么。孔十四定睛一看,一队衙役的后面还有一顶轿。很快轿到眼前,轿中走出一位总督大人。总督大人毕恭毕敬把孔十四迎到另一轿中,把他抬进总督府,殷殷勤勤地排宴接待孔十四。返莆田涵江紫璜山时,总督大人送许多金银财宝给孔十四,并且用轿送孔十四回故里。
  原来,江南九省巡按朱某送给孔十四的九盏灯笼,四十九封鞭炮,是叫他到江南九省四十九府游玩用的。每到一省点起一盏灯,燃放一封鞭炮,当地官员就会出来迎接他。所以,江南九省巡按朱某没有给他盘缠,也无送礼物给他,免得路上遇贼找麻烦。福州总督府总督大人的殷勤和厚望,才使孔十四恍然一悟朱某的心意。
  孔十四回家后,把总督大人送的礼物用于建正学门,一则为朱某报答孔家书院的教书之恩,二则表示自己为孔家做一点好事,自己仍然开豆腐店。从此,孔十四豆腐店的生意更加红火。故事流传至今涵江百姓茶余饭后仍然津津乐道。

来源:转载自互联网
责任编辑:李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