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涵江区是福建省的重点侨乡,旅外港澳台侨同胞80万人,分布在世界69个国家和地区,全区有归侨2000余人,侨眷近20万人,现有外资企业400多家,其中80%是侨资企业。近年来,涵江区人民法院立足侨乡优势,通过推行涉侨案件集中审理,审判全流程规范运作,涉侨案件调处多元衔接,创新司法护侨服务等举措,逐渐形成以“集中、规范、衔接、服务”八字方针为载体的涉侨维权审判工作新机制,形成独具特色的涉侨审判司法品牌,受到当地群众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
涉侨案件集中审理
“多亏了你们到农场来巡回开庭,不然就真的被那些骗子得逞,还伤害了我们这些归侨间的同胞情谊……”年逾六旬的老主任紧紧握住法官的手,激动地连声说着感谢。
这是2014年发生在涵江区赤港华侨农场巡回审判法庭的一幕。2014年3月,涵江法院江口人民法庭立案受理了一起涉及涵江赤港华侨农场归难侨住房困难问题的民事案件。
审理中,法官了解到,当时涵江辖区内的赤港华侨农场正在实施“侨居造福工程”,开发了300余套侨居房,以解决农场第一代归难侨的住房困难问题。
法官们本着司法便民、利民理念,决定到农场进行巡回开庭审判,以实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影响一方”的社会效果。
开庭当日,旁听席上座无虚席,农场内的侨胞侨眷纷纷前来旁听。庄严肃穆的庭审给他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法制课,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2012年1月,涵江法院依托江口法庭设立全省首个“涉港澳台侨民事审判合议庭”,实现此类案件的专业化审判和归口管理。合议庭由江口法庭法官、侨眷人民陪审员和台胞人民陪审员组成。同时还在区侨联、区台联、区海外联谊会等社会团体、组织,以及热心调解、富有名望的华侨、侨眷中选聘特邀调解员,共同参与纠纷的化解。
江口法庭庭长李莹桓告诉记者:“合议庭不断总结类型化纠纷裁判经验,建立健全以涉侨民商事案件分类化、主审法官专业化、裁判尺度统一化为内容的涉侨案件专业化审理机制。”
据悉,法庭还专门开辟“四涉”审判绿色通道,建立“四涉”案件登记制度,形成“归口管理、统一登记”的工作模式。同时,加强“四涉”案件分析研判,注重收集掌握“四涉”审判信息数据和“四涉”司法工作第一手资料,增强对“四涉”审判工作新情况新问题的分析研究、跟踪指导和监督管理,提高审判质量,提升审判效率。2012年以来,涵江法院共审理四涉案件384件,其中调解、撤诉306件,调撤率达79.69%,切实有效地解决辖区内涉港澳台侨的民事矛盾纠纷,为侨乡人民安居乐业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审判全程规范运作
为确保涉及港澳台侨四涉民事案件的公正高效审理,涵江法院秉持公正司法,严格依照实体法和程序法的规定,从立案审查、文书送达、法律适用、文书制作、判后答疑等方面,逐一予以规范,探寻出四涉合议庭审判全流程规范运作方式。这些方式包括:坚持送达规范、保障审判规范、规范释法答疑等。
“针对四涉案件送达难问题,建立送达‘三审查’制度,即审查‘四涉’当事人身份信息、审查立案证据和事项、审查初步法律关系,确保送达质量和效率,力促‘四涉’案件按时开庭,及时化解纠纷。”涵江法院立案庭退休留用老法官黄兰章介绍,“同时,严格执行民事诉讼法等有关规定,保障侨胞的诉讼权益,除法律规定外,所有案件一律公开审理,不因侨胞出国在外而忽略庭审程序。”
为解决调解难等问题,合议庭还实行节假日办案、夜间办案、电话调解等制度,大大方便了侨胞诉讼。
为切实服务侨乡群众,涵江法院还针对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案件,及时为侨胞释疑解惑,解释国内司法制度与外国司法制度的差异,重点释明国内有关法律规定,化解当事人心中疑问。同时,定期走访侨胞,倾听呼声、了解需求,力所能及地解决判后遗留问题,受到侨胞好评。
祖籍侨乡涵江区的侨胞老庄,早年经人介绍,认识了我国台湾地区人士卓某并登记结婚。婚后仅数月,老庄就离台回大陆发展,卓某仍留在台湾生活。10多年过去了,迟迟等不到丈夫回家的卓某,先后在台湾当地法院提起履行同居义务之诉和离婚之诉,均通过司法互助方式请求涵江法院向老庄送达司法文书,但任性的老庄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让较真的法官跑了一趟又一趟。
去年秋天,在法官们坚持不懈地感召下,倔强的老庄终于在送达回证上签字。他感慨地说:“跨了3个年头,你们也跑了10多趟。慢慢讲道理给我老头子听,我才能想通。真的要谢谢你们……”
案件调处多元衔接
今年3月,年过七旬的李老太,因3个儿子未尽赡养义务而无奈诉诸法院。江口法庭受理后,了解到老人长子、次子均生活困难,唯一有赡养能力的三子常年在国外生活,无法联系。于是,法官启动涉侨联动调解网络,通过侨联协助联系海外商会,辗转找到身处异国的三子,并说服其从国外委托律师参加诉讼。在法官主持下,侨联及村委会参与进行调解,各方最终就老人的赡养问题达成一致意见,纠纷获得圆满解决。
近年来,涵江法院延伸审判职能,拓展司法服务领域,不断深化涉侨维权工作内涵,独创“12345”涉侨维权纠纷调处机制,为完善涉侨案件多元衔接机制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建立“一个中心”。于2012年3月与区侨联联合成立调解衔接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在区大调解办的领导下,统一指导、协调全区涉侨调解衔接工作。
——形成“两支队伍”。聘任调解员队伍和特邀调解员队伍,聘任调解员由法院从辖区内有威望、有调解经验的侨眷中聘任,常驻法庭办理调解衔接相关事宜;特邀调解员从各乡镇涉侨联络人、各驻外商会、行业协会中选聘,接受法院委派调解、委托调解和协助调解等工作。
——构建“三个站点”。在涵江区江口侨联设立调解衔接工作示范点,在侨民侨眷侨企集中的赤港华侨经济开发区设立法官工作室,在规模以上涉侨企业设立诉讼调解与人民调解衔接暨无讼企业创建办公室,定期派驻挂钩法官,开展法律咨询,举办法制讲座,巡回化解纠纷,指导人民调解,广泛地为侨胞提供法律服务。
——完善“四项制度”。建立并完善调解联席会议制度、调解情况通报制度、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制度、复杂疑难纠纷联调制度,合力化解矛盾纠纷。
——推动“五类调解”。推行诉前调解、协助调解、委托调解、指导调解和人民调解协议效力确认,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下好多元衔接棋,走活定分止争路。2012年以来,涵江法院共诉前调解涉侨民事纠纷229件;邀请协助调解涉侨纠纷70件,调解成功52件;委托调解涉侨纠纷48件,调解成功36件;确认调解协议8件,参与指导调解涉侨纠纷23起。
司法护侨永不止步
涵江法院秉持司法为民理念,立足侨乡特色,不断探索常态化涉侨服务工作新方法、新方式。2014年9月24日,在中国侨联法顾委维权机制建设福建现场会上,涵江法院院长陈思容应邀重点介绍该院涉侨维权机制建设的经验和做法,得到与会代表的普遍肯定。
为从源头上化解涉侨纠纷,涵江法院着力推进“无讼”侨村建设。在辖区内江口海星、官庄等侨民、侨胞比较集中的村居设立无讼创建点,并在无讼创建点设立法官工作室、法制教育基地、回访帮教联系点和女法官法律维权工作站,积极开展纠纷化解、调解衔接、巡回审判、法律六进、法制宣传、社区矫正、帮扶解困等工作,逐步打造止讼、化讼、少讼乃至局部区域无讼的社会环境。
针对涉侨案件中留守人员所占比例大的特点,该院不断完善关爱侨乡留守人群服务机制。协力涵江区归国华侨联合会、莆田市公安局江口边防派出所,在江口镇共同设立关爱华侨留守家庭服务站,以关爱留守家庭、留守儿童为目标,定期开展活动,营造侨区和谐氛围。在此基础上持续深化,依托辖区内侨村新墩村设立关爱侨乡留守儿童新墩服务站,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关爱留守儿童活动,获得了侨村群众的一致赞许。该项工作得到全国侨联主席林军、省侨联主席王亚君等领导的高度肯定。2014年9月,福建省委对涵江法院推行的关爱华侨留守家庭工作模式给予充分肯定,要求在全省推广。
此外,涵江法院以创建省级青少年维权岗为契机,大兴青少年维权之风,通过与辖区内华侨中学、锦江中学等学校建立长期共建合作,联合举办法制讲座、模拟法庭、法制漫画大赛,并连续4年举办关爱留守儿童法治夏令营等活动。积极推进涵江法院与涵江侨联、莆田市华侨职业中专学校、涵江区石庭华侨学校共同签订关爱侨乡校园共建协议,整合社会资源、集聚各方力量,在两所学校分别设立青少年法律维权工作站,引导、增强和维护青少年的自我保护意识和维权意识。今年7月,与涵江区侨联、江口边防派出所、共青团仰恩大学委员会签订关爱侨乡留守儿童联合共建协议,引入大学生实践团队的新鲜血液,创新关爱青少年的活动内涵,将关爱服务提升到新高度。
凝聚侨心、汇聚侨力、维护侨益是涵江法院建立涉侨维权工作机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的时代背景下,涵江法院将进一步深化涉侨审判工作机制,加强机制的优化升级,完善机制的成果转化与运用;同时,增强对涉港澳台审判工作新情况新问题的分析研究、跟踪指导和监督管理,继续维护好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的合法权益,引领和推动司法审判工作上新的台阶。